“母亲,你别走啊!”“呜呜呜,我要母亲,我要奶奶。”“让我出去,我要找母亲,我要回家。”
……
每逢婴幼儿新入托,类似的这种“大合唱”层出不穷,更有甚者,孩子没哭,旁边的母亲、奶奶却忍不住哭了起来,感觉孩子入托像虐待了孩子一般。孩子入托真的是不喜欢婴幼儿园吗,父母的安抚对孩子好坏,父母的一些做法是否对帮助孩子缩短入托的“哭闹”期有效呢?
入托场景1、“宝贝,这就是你的婴幼儿园,大家一块去找找你的教室吧!你的老师和小朋友都等着你呢。还有啊,见面要跟老师说你好,要多喝水,不可以和小朋友打架……”母亲一边“拖”着孩子往教室走,一边嘱咐着孩子,全然不考虑孩子双眼里的茫然和丝丝的怯意。父母的过分不信赖是不是加重了孩子的不安心理,是不是给孩子一种沉重的入托心情?
点评人:蒋永红,省委婴幼儿园高级幼教
婴幼儿入园前一般整天和家人在一块,所以比较容易出现“离别焦虑”现象;同样,父母也会出现“离别焦虑”现象。依据大家多年的经验,总是父母会表现得更紧急一些,这类不安会潜移默化的传染给孩子,从而让孩子的入托愈加困难。上面这位父母其实就是典型的焦虑反应,她的这类想法应该平常多灌输而不是现场教育,现场教育总是会增加孩子的不安,进而产生抵触心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把动职员作做在入托之前,提前让孩子了解:“我已经长大了,要上婴幼儿园了。”“父母非常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的。”另外,目前的婴幼儿园一般都有入托前的适应阶段,父母可以借助这期间向孩子强化婴幼儿园是快乐、好玩的地方,是好孩子游戏的乐园。
入托场景2、父母在婴幼儿园门口互相交流:宝贝刚上婴幼儿园,每天早上哭着不愿去,甚至夜里从睡梦中哭醒。天天早上送到门口,总哭得乱七八糟。可老师说,母亲刚一走,宝贝就好了。这到底是老师在安慰父母,还是小宝贝是个超级小演员?在爸爸妈妈走后孩子需要多久才能稳定下来,老师有哪些特别的办法吗?
点评人:成淼新,爱婴早教专家
这样的情况在孩子入托初期是常常可以碰到,爸爸妈妈看到孩子的这种表现,一定心情是复杂的,又心疼宝贝又烦恼孩子多长时间才能适应!宝贝夜里从睡梦中哭醒,这样的情况表现了孩子内心的一种极度不安全感,那样不安全的感觉孩子是不会象成人一样用我们的意志或者语言把它表达出来的,那样孩子只有依靠于爸爸妈妈或者亲人,只有用大声的哭叫来发泄我们的情绪,假如在这时又处置不当的话又会给孩子的心理有留下一种伤痕,甚至于会潜在的影响到孩子的性格特点。所以,爸爸妈妈必须要和老师之间充分的交流好,多向老师请教怎么样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心理适应期,与如何和老师配合,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孩子成长让孩子独立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入托场景3、虽然老师已经把孩子领进教室,可父母仍不愿离开:有些躲在门后面察看,有些藏在窗户下面张望……用尽所有招数,只为确认孩子是不是停止哇哇大哭,是不是安静下来,是不是在和小朋友交流,是不是有老师照顾等。即便出了婴幼儿园,仍有不少奶奶级的父母在徘徊,焦虑和不安都挂在了脸上。这种过分的关注是不是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是不利于孩子更快的适应集体生活?
点评人:李岩,东方爱婴济南营运经理
父母的关注第一可以理解,第二感觉没必要。为何呢?第一大家要分清婴幼儿为何哭闹:一是作为试探父母的一种工具。达到目的,孩子将来会重复用,甚至变本加利。达不到目的,孩子哭闹几次也就取消了;二是表达自己现在心理情况的方法。这是一种心理发泄,是孩子现在心情的一种表达,是应该允许的哭闹。作为初入园的婴幼儿,父母非常难分辨孩子哭闹到底是哪两种,不管哪些原因,对于父母来讲,劝解和说服都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成效。正确的做法应该在放学的时候,向老师咨询孩子一天的状况,察看孩子的精神情况,假如所有正常就不需要焦虑。另外,可向孩子咨询班里的状况,一些具备诱导性的问题孩子比较喜欢回答,譬如:你们班有小椅子吗,你喜欢坐哪种颜色的,班里有积木玩吗?父母的问题必须要明确,易于孩子回答。
入托场景4、母亲领着孩子,一边和孩子说着话,一边逗孩子高兴,母亲和孩子的笑声在婴幼儿园上空回荡。到了教室门口,孩子开始紧张,小手紧紧的拉住母亲的手,母亲想松开,可孩子开始抱腿。父母说:“孩子,你的教室到了,就等你做游戏了。”老师过来把孩子和母亲“掰”开,哭声开始了!在老师的示意下,母亲快步离开。老师和父母如此做是否太狠心了,是否需要安抚一下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离开?
点评人:张翊,省委婴幼儿园高级幼教
我非常庆幸这位父母做得这么好!每个孩子入园都要历程一个相对独立的、没家人伴随去一个人适应新鲜而又陌生的环境的过程。大家成人之间分高兴里都难免难过,更不需要说孩子了,哭闹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假如父母的做法不当,譬如在班级门口安抚孩子等都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愈加漫长。孩子哭并不表明她不喜欢婴幼儿园,而是不想和家人分开,所以这个时候父母的安抚会事与愿违。婴幼儿园的老师在这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一般孩子哭闹一会儿,就会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加入集体活动的,父母的过分担心是不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