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来自己家里长的积极暗示
对自我的认识需要很多的智慧、很多的观照、警觉、不间断地察看。
日常常常有朋友讲述如此的故事,讲自己总期望可以摆脱家庭的影响,却在成长的过程中,越长大越发现我们的行为和爸爸妈妈很像。原来,大家不只长的像爸爸妈妈,连性格、行为和习惯,都和他们紧密相连,由于爸爸妈妈是大家生命的第一任老师。
今天,青年对下一代的教育观已经和二三十年前的爸爸妈妈有了非常大不同,大家愈加重视孩子的性格特点、心理和内在人格的进步。这种关注其实只有一个要素,那就是“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孩子的心理具备容易同意暗示的特征,可塑性非常强,受过自爸爸妈妈的积极暗示的孩子将会成长地更为顺利。
孩子摔跤是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见到的事,不同爸爸妈妈的反应也显现了不一样的家教。孩子摔倒在地,一个母亲快点抱起孩子,心疼地说:“孩子,摔疼了吧?”,然后孩子大哭。另一位母亲则平静站一边,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继续跑着去玩。为何一个孩子娇气而另一个却非常勇敢呢?其实重要原因不在于孩子,而在于两位母亲的不同表现。第一个母亲的态度是紧张不安的,她的紧张暗示孩子摔跤是非常痛的,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让他变得娇气。这种反应就是消极的暗示。而第一位母亲的态度非常平静,同时也暗示摔跤没什么大不了,给了孩子积极的暗示。
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理、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暗”,在潜移默化、无声无息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
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让孩子于无形中培养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与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商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己家里长的积极暗示。因此,爸爸妈妈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防止消极暗示。
积极心理暗示的多种方法
积极的心理暗示有非常多种办法,主要分为两类,语言暗示和非语言暗示。语言暗示主如果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办法,将道理孕育在普通日常,起到好的教育目的。在暗示过程中,也应该注意讲究办法,譬如纠正孩子的错误,爸爸妈妈可以使用对比的方法,给孩子树立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适合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在鼓励孩子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激将法。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总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促进他非常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需要。
非语言暗示,主如果爸爸妈妈自己要起到好的模范用途。记住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爸爸妈妈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青睐的;在公共场合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掌握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爸爸妈妈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除此之外,在孩子独立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给孩子赞赏、一定的眼神,让孩子领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见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抚摸的目光,让孩子感觉到勇气和力量。这类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由于,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孩子能直接感觉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反应。
暗示用得好,将会培养一个健康、勇敢、乐观、拥有优良品性和好习惯的孩子。